你的位置:昊龙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> 新闻动态 > 陶铸遭迫害致死,晚年女儿问曾志对毛主席的看法,她一番话很中肯
陶铸遭迫害致死,晚年女儿问曾志对毛主席的看法,她一番话很中肯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8:08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1976年9月,得知毛主席逝世,早在井冈山时期便与毛主席结下深厚情谊的曾志,悲痛难忍,失声痛哭。

领导干部向毛主席告别之际,曾志凝视着毛主席的遗像,心中悲痛难抑,泪水不禁夺眶而出,洒落在脸庞上。

刹那间,曾志忆起与毛主席初见的场景,以及并肩奋斗的诸多往事……

【一、曾志两次掀毛主席锅盖】

1928年4月,曾志随朱老总与陈毅率领的起义队伍抵达井冈山。

不久后,曾志有幸面见了毛主席。会面中,交流顺畅,氛围庄重,曾志保持敬畏之心,确保了对话的严肃性与高效性。

一日,毛主席亲至,与曾志之夫蔡协民进行了交谈。

初见曾志时,毛主席幽默打趣道:“老蔡,你这是在金玉满堂中藏着佳人呐!”

曾志、贺子珍与伍若兰三人,在井冈山时期被誉为“三大美女”,这一称号广为流传,体现了她们在当时的美貌与影响力。

曾志忆述,初见毛主席便留下深刻印象,其双目炯炯有神,言谈风趣,领袖魅力尽显。

井冈山时期,曾志记忆最深的是两件事。这两件事始终铭记在她心中,成为那段岁月中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
1929年11月,发生了第一件事。

11月某日,毛主席对曾志说,他即将率部前往江西,因贺子珍有孕在身,望曾志能代为照料贺子珍。

曾志性格直率,闻言立即反对,她强调自己非家庭妇女,亦有革命事业需投身,无法全天照料贺子珍。

毛主席苦笑解释,他让曾志照顾贺子珍,并非让她放弃革命工作全天陪伴,而是希望曾志在有空时,能去看看贺子珍。

曾志轻松了一口气,对毛主席说,无需多言,她定会相助,毕竟她与贺子珍乃挚友,关系紧密无间。

第二件事涉及曾志两次出其不意地拿走毛主席的铁锅,这两起“铁锅事件”均属突发情况。

井冈山时期,红军生活极其困苦,常无食可充饥。有战士猜想,毛主席定不会如他们般艰苦,或许能吃上好些的食物。

于是,曾志两次猛然掀开毛主席的铁锅盖,却发现,毛主席所食与战士们完全相同,并无二致。

此刻,曾志对毛主席深感敬佩,红军拥有这样一位与战士共进退的领袖,革命胜利自然指日可待。

1929年6月,福建龙岩举办了红四军的一次关键会议。

此次会议不仅撤销了毛主席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,同时还对毛主席提出了批评。

7月,毛泽东卸任红四军军事领导职务,转往闽西进行休养,同时亲自指导当地的农民工作,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。

在毛主席遭遇困境时,曾志坚定地伴随其左右,共赴闽西工作。这段时间里,他们的友情更加深厚,曾志还临时担任了毛主席的“英语教师”。

【二、曾志叫毛主席“老毛”】

1939年夏,曾志接获指令,前往延安马列学院深造。

多年后再相见,曾志以一声温馨的“老毛”称呼毛主席,令毛主席情感涌动,紧紧握住了曾志的双手。

遵义会议后,毛主席成为红军最高军事统帅,鲜有人再称他“老毛”。唯有朱德、彭德怀偶尔唤之,这简单的称呼,透露出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。

这些年,曾志历经诸多磨难,丈夫蔡协民遭叛徒出卖英勇就义。在长期的敌后斗争中,她与现任丈夫陶铸屡陷险境。

交谈间,曾志得知毛主席一直在探寻她的踪迹并担忧她的安危,深受触动,于是她将这些年来的所有经历,详尽地向毛主席倾诉。

随后,陶铸等人接令赴后方指挥武装斗争。闻此消息,曾志毅然请求同行。

遭组织拒绝后,曾志向毛主席请愿,称女性亦能赴前线,身为革命者她不惧牺牲。毛主席被其决心感动,遂同意她随陶铸赴敌后开展斗争。

1954年,在首次人大会议即将召开之时,曾志经由广州市委的提名,被选为了该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

然而,在名单递至陶铸面前时,他毅然将曾志的名字剔除,未将其列入其中。

尽管陶铸解释这是为了关照一位老同志,但曾志依然难以领会其中的缘由。

曾志因某事专程致信毛主席,但鉴于国事冗繁,毛主席未能留意到曾志的来信。

1959年,审阅人大常委名单之际,毛主席问秘书道:“曾志工作能力出众,为何名单上未见其名?”

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关怀下,曾志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,这一任命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她的重视与认可。

这一年,曾志的帮助使得贺子珍能够与毛主席重逢,两人得以相见,这一切均得益于曾志的促成。

在前往庐山会议前,曾志得知昔日井冈山战友贺子珍正在江西休养,便专程前去探望了她。

随后,会议间隙时,曾志向毛主席谈及贺子珍的近况,经曾志一番言辞,毛主席遂决定要亲自见贺子珍一面。

【三、曾志对毛主席永存敬意】
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曾志夫妇遭遇打倒。1967年,陶铸遭四人帮污蔑,随后两年备受残酷迫害,最终于1969年11月不幸去世。

随后,曾志亦被调派至粤北进行劳动。这一安排迅速落实,确保了她能按时参与到粤北的劳动工作中,中心任务未变,用词精准。

尽管面对不公,曾志仍坚守党的忠诚,毫无怨言,并且与粤北人民并肩劳动,共同奋斗。

因年龄原因,曾志体力不及年轻女同志,故她向周总理写信求助。得益于周总理的协助,曾志得以在陕西临潼干休所进行休养。

尽管此地甚佳,且有众多老战友相伴,但已习惯北京生活的曾志,仍内心期盼能重返北京定居。

曾志致信毛主席后,料想其因身体欠佳及国事繁重难以速回。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1973年,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携毛主席指示来访曾志。

李瑞山转达毛主席意旨:曾志愿留西安则省委安排工作,愿返北京则组织协助。曾志深受感动,表达了希望回京工作的意愿。

曾志晚年时,与女儿陶斯亮谈及毛主席,回忆往昔。谈话中,曾志言辞间流露出对毛主席的深深敬意与怀念。

陶斯亮忽地发问:“妈妈,您对毛主席持何见解?”

曾志略作思索后言:“毛主席乃我革命领路人,我心怀敬意永恒。一生追随毛主席战斗,我无怨无悔。”

确实,曾志视毛主席为革命引路人,众多革命者也因毛主席而坚信革命必胜。正如几位元帅所言,毛主席是他们精神上的导师。

#百家说史迎新春#